close

法國博物學家霍蘭曾說過,蝴蝶在生命的痛苦中給我們撫慰。

著名小說《羅莉塔》的作者納布可夫,1950年代他在一場於康乃爾大學的演講中討論卡夫卡《變形記》和史蒂文生的《化身博士》時提到了毛蟲的變態。

他說到 ,....到了,牠爬上一座牆或是一根樹幹,然後在這棲身處為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絲線墊子。牠用尾端或最後頭的腿將自己從絲座倒吊著,頭下尾上,姿勢像是一個倒寫的問號,而這裡也的確有個疑問,現在要怎麼樣丟開他的皮膚?

這隻不屈不撓的小毛蟲做了什麼呢?牠小心翼翼的伸出後腿,把這些腿從牠倒吊著的絲座上挪開,然後以一種令人稱奇的扭扯的動作,類似從絲座跳開,抖掉最後一點「褲襪」,立刻又在同樣的扭扯動作中,以褪皮內部中,於牠身體尖端的鉤子,自次把自己黏上去。感謝上帝,這時所有的皮都已脫去,而這露出來的堅硬發亮的表面就是蛹了。

一個裝著黏液的囊袋在一片葉子上爬行,吃個不停。然後他倒吊起來,變成一隻蝴蝶,像是重新創造了一個次元。

 

分享自貓頭鷹書房       蝴蝶法則       

惠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1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